斗拱在宋代被稱為鋪作,它是中國木構架建筑中最富有特色的結構構件,因其重要的作用,故而成為我國建筑學會的會徽。斗拱位于立柱和橫梁交接處,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組成,是建筑屋頂和屋身立面上的過渡。一組斗栱又可與另一組斗栱組合,層層迭迭,形成龐大的建筑構架。其功能是可將屋頂的重量平均分散在柱上,也可用來挑出屋頂的屋檐,使屋頂線條成曲線,減輕沉重感,也有利排雨。
斗拱在古建筑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它位于柱與梁之間,起著承上啟下,傳遞荷載的作用。
二是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層的桁、檁挑出一定距離,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遠,造形更加優美、壯觀。
三是它構造精巧,造形美觀,如盆景,似花籃,又是很好的裝飾性構件。
四是這種結構和現代梁柱框架結構極為類似。遇有強烈地震時,采用榫卯結合的空間結構雖會“松動”卻不致“散架”,消耗地震傳來的能量,使整個房屋的地震荷載大為降低,起到抗震作用。
斗拱的分類:頭拱的分類很多,形制復雜。一按其所處的位置可以分為內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二還可分為柱頭斗拱(宋稱柱斗輔作)、柱間斗拱(宋稱補間輔作)、轉角斗拱(宋稱角鋪作)。其中,尤以轉角斗拱的結構最為復雜,所起作用也是最大。
斗拱縱橫交錯,形式多樣,種類繁多,色彩艷麗,韻律井然,當斗拱建筑披上中國色彩,視覺效果堪稱驚艷。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只有重要的建筑,如宮殿、陵寢、苑囿、壇廟、寺觀的主要建筑上才使用斗拱。
隨著建筑等級的高低和面積的大小,斗拱可分為一至九重。九重斗拱體量最大,它所承受的壓力和托舉的屋頂面積也最大,可以使屋檐最大程度外探。
斗拱是老祖宗留下的建筑文化瑰寶,驚艷了歷史歲月。斗轉星移間,支撐著中國古建筑歷盡風雨滄桑。它是建筑生命的中流砥柱,默默藏在華麗屋檐下,靜觀世間風塵,流芳萬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