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中國古建筑,大部分人都會提到斗拱。那么到底什么是斗拱呢?斗拱又有什么作用呢?
斗拱是中式古建筑中的一種構件,一般放在柱子上,用以支撐屋檐,由“斗”和“拱”兩個基本部件組成。“斗”原本是古代的一種上寬下窄的方型稱量工具,一石(dan,音“淡”)等于十斗,一斗等于十升,一升等于十合(ge),我們常說的“日進斗金”、“北斗星”、“李白斗酒詩百篇”就是說的這種斗。斗拱結構中的斗,形狀上類似這種縮小后的量斗。而“拱”則是一個“弓”型的彎木。斗上有挖出來的凹槽,拱就放在上面,然后在拱彎起的兩端上再放上小一些的斗,小斗上再放拱,拱上再放斗,層層疊疊,形成了一個斗拱體系。而根據實際需要,斗拱體系可以有不同的規格和形式。
隨著斗拱的發展與完善,它的每一個部件都有了特別的名字,最下面第一層的斗被叫做“坐(座)斗”或“大斗”。大斗之上橫放的拱還叫“拱”,而豎放的拱則叫“翹”。放在“拱”和“翹”上的小斗則被稱為“升”,而“升”之上又經常出現一個削尖了頭的豎向拱,名叫“昂”……具體說起來,不同位置不同層的斗拱部件又有“三才升”“瓜拱”“萬拱”等等細分名稱。
那么斗拱到底有什么用呢?其實,雖然是一種支撐構件,但與柱、梁、門、窗等相比,斗拱并不是建筑中的“必需品”,主要起裝飾效果。這就是為什么許多普通民居的建筑中沒有斗拱的原因。特別是到了明清時期,斗拱更多地作為體現地位、等級、財富等因素的附屬構件。
但具體說來斗拱還是有以下幾個功能:
1、增加屋檐的寬度,延長滴水距離,保護墻體和臺基面免受雨侵。
2、將建筑的載荷壓力進行均勻傳布。
3、豐富建筑的造型,增添裝飾效果。
4、增強抗震能力。
這里特別提一點,1976年唐山大地震,靠近唐山的薊縣受到很大影響。這里的始建于遼代的獨樂寺大院內,許多低矮的無斗拱建筑大部分被震壞。而高達20多米帶有斗拱的觀音閣卻安然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