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斗只替
是最簡單的斗拱。在柱頭櫨斗上加一條替木來承托梁和摶。如果用補間鋪作,亦用大斗一枚。實例:大雁塔,香積寺塔的斗拱。現存最早的實例,北齊石柱上小殿。
二、把頭絞項作
(清式稱一斗三升) 玄奘塔及凈藏塔均用一斗三升。玄奘塔大斗口出耍頭,與泥道拱相交。其轉角鋪作則側面泥道拱在正面出為耍頭;其轉角問題之解決甚為圓滿。柱頭枋至角亦相交為耍頭。凈藏塔柱頭之轉角鋪作,則其泥道拱隨八角平面曲折,頗背結構原理。其大斗口內出耍頭,斜殺如批竹昂形狀大雁塔門楣石所畫大殿兩側回廊斗拱則與玄奘塔斗拱完全相同。其實本人從網絡上看到一種解釋,說把頭絞項作”實是“耙頭交項作”的訛稱。不妨可以這樣理解:將此鋪作反過來,是否覺得它是否像一“耙頭”(農耕用具)呢?
三、雙杪單拱
大雁塔門楣石所畫大殿,柱頭鋪作出雙杪,第一跳偷心,第二跳跳頭施令拱以承橑檐椽。其柱中心則泥道拱上施素枋,枋上又施令拱。拱上又施素枋。其轉角鋪作,則角上出角華拱兩跳,正面華拱及角華拱跳頭施鴛鴦交手拱,與側面之鴛鴦交手拱相交。此雖間接資料,但描畫準確,其結構可一目了然也。
四、人字形及心柱補間鋪作
凈藏塔前面圓券門之上以矮短心柱為補間鋪作,其余各面則用人字形補間鋪作。大雁塔門楣石所畫佛殿則于闌額與下層素枋之間安人字形鋪作,其人字兩股低偏,而端翹起。上下兩層素枋之間則用心柱及斗。現存唐宋實物,無如此者,但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堂,則用上下兩層心柱及斗,與此畫所見,除下層以心柱代人字形鋪作外,在原則上屬同一做法。
五、雙杪雙下昂
何晏《景福殿賦》有“飛昂鳥踴”之句,是至遲至三國已有昂矣。佛光寺大殿柱頭鋪作出雙杪雙下昂,為昂之最古實例。其第一第三兩跳偷心。第二跳華拱跳頭施重拱,第四跳跳頭昂上令拱與耍頭相交,以承替木及橑檐榑。其后尾則第二跳華拱伸引為乳栿,昂尾壓于草栿之下。其下昂嘴斜殺為批竹昂,敦煌壁畫,所見多如此,而在宋代則漸少見,蓋唐代通常樣式也。轉角鋪作于角華拱及角昂之上,更出由昂一層,其上安寶瓶以承角梁,為由昂之最古實例。
六、四杪偷心
佛光寺大殿內柱出華拱四跳以承內槽四椽栿,全部偷心,不施橫拱,其后尾與外檐鋪作相同。梁思成言:“木構斗拱以佛光寺大殿為最古實例。”此乃三晉五臺山之寺也,哈哈,此乃桑梓之地,與有榮焉。此圖中間為人字形補間鋪作之實例,兩端的各為把頭絞項作之實例。仔細看看,果然像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