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斗拱是如何建成的
- 下一篇:斗拱廠家教你如何分辨古建筑
說起“斗拱”,有人可能不太熟悉。但是由它托舉起的飛檐廊閣,卻在中國驚艷千年、家喻戶曉。斗拱,又稱枓栱、斗科,是漢族建筑特有的結構,早在戰國時代,就出現了斗拱的雛形。藏匿于華麗屋檐下的斗拱,默默無語,斗轉星移間支撐中國古典建筑歷盡風雨滄桑。斗拱在唐代發展成熟,后來成為皇族建筑的專用構造。至明清時期,則更多地承載起裝飾作用。斗拱上承屋頂,下接立柱,在中國古建筑中,扮演著頂天立地的角色。因為斗拱的存在,中國古典建筑的屋頂得以出檐深遠、呼之欲出。此外,斗拱還是中國古建筑抗震能力的關鍵所在,如遇地震,在斗拱的起承轉合下,建筑體松而不散,如太極般以柔克剛,化解地震沖擊。于是,福州華林寺、山西高平崇明寺中佛殿、山西平遙鎮國寺萬佛殿、河南濟源濟瀆廟等古建筑,可以屹立千年而不倒。
該建筑建于北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當斗拱建筑披上中國色彩,視覺效果更是驚艷到爆!它可以樸實無華,卻成為建筑生命的中流砥柱。它更不介意瑰麗輝煌,靜觀世間風塵。
今天,很多人都在贊揚德國人的嚴謹。而看了工藝堪比汽車發動機的斗拱結構,你就會知道我們祖先到底有多嚴謹!對于中國古人來說,不用什么鋼鐵零部件,木頭就夠了——在今天,斗拱仍是研究中國古建筑的必修課。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中國國家館以中國紅驚艷亮相,而這座博得無數人點贊的中國館,所采用的正是——斗拱結構。
關鍵時刻,我們還是要靠老祖宗留下的瑰寶驚艷世界。只可惜煙花易冷,斗拱驚艷了歷史歲月,卻并未更多地在今天華麗綻放。如今全國很多地方的建筑大同小異、個性缺失,面對各地大同小異的樓房,你可能去過很多城市,卻感覺是在原地打轉。